HQU News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二O一五年的重阳佳节注定是个不一般的日子——一批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校初期的老同学、老校友在这一天相聚泉州华侨大厦。他们已经阔别母校数十年,尽管年过古稀,鹤发伛偻,却依然拦不住相见一刻洋溢的欣喜与感动。活动现场,大家互相握手拥抱,共同回忆求学时候的往事,互相诉说离别之后的经历,话多得说不完也停不下,氛围温馨而热烈。

    而对郭金森、郭秀妹伉俪来说,这一次相聚,也是他们40余年来首次回归祖国旅程的重要一站。

    1961年,郭金森与郭秀妹同时就读于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当时开办的预科班,相当于现在的高中三年级,并在参加全国高考后,同时考入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化学系,做了同班同学。当时正好碰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回忆大学生活,郭金森充满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艰苦年代,总是很锻炼人的。但我们在华大念书,在生活、学习方面都很受照顾,比起当时的其他亲人,环境要好得多了。”

    1966年毕业前夕,郭金森与郭秀妹在厦门化工厂实习,同时准备毕业论文。然而不久文革爆发,学校也在1970年停办。1968年,他们回校后便被分配到位于山东淄博的油气化工厂,两人也结为夫妻。1974年,政策的变化让出国容易了许多,郭金森带着妻子申请探望远在印尼的岳父岳母,而这一离开,就是40多年。

    “当时排华严重,汉语的书籍都不能在市面上出现,当地人也对我们区别对待。”郭秀妹谈起当年的印尼排华潮仍唏嘘不已。20世纪70年代,印尼的苏哈托政权订立了一系列的反华政策,让当地华人时时处在被打压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境地之中。直到1989年,中国改革开放多年后,印尼与中国恢复外交,当地华人的形势才慢慢好起来。正是这样的原因,郭金森与郭秀妹刚进入印尼,便被限制出境,归国无途了。

    与祖国失联的艰难处境并没有难倒他们,捱过困难时期,夫妇俩开始了在印尼的奋斗历程。他们在印尼经商,现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拥有一家汽车修理行。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郭金森说:“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中国现在也讲究创业,我在当时那么差的环境下都能做到,现在的年轻人在如今好的经济条件下更是能够成功的。”说得谦虚,殊不知,成功的背后是他们一直锲而不舍的努力———郭老一直坚持工作到了70岁!

    而郭秀妹则感叹:“现在祖国强大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印尼又开始流行学汉语了!”多年的境外生活早已渐渐改变老人的语言习惯,两人私下的交谈与讨论已是熟练的印尼语言,然而这对伉俪仍努力诉说着近年来祖国繁荣发展影响下,自己感受到的种种变化:印尼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春节作为国家法定公休日的国家;万隆到雅加达的高铁是中国承建的;现在印尼政府十分重视华文教育……这对阔别祖国近半个世纪的老人,说起祖国的强大与昌盛、母校的繁荣发展,依然不乏激动和欣喜。

    缘分,让郭金森郭秀妹伉俪多年来相识、相伴、相知,成就一段平淡却不平凡的爱情。禁不住好奇,旁敲侧击他们的感情经历,郭秀妹却笑了:“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不准谈恋爱的!”

   (原载于2016年3月29日第829期《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