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米兰平台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是一个以脆性材料加工技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研究骨干为主体,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依托,以脆性材料智能化加工技术与装备为教学科研主攻方向的教师党支部,日前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已通过验收。

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的优势,探索形成“531”党建工作新模式:以“五措并举”激发党建活力,以“三向融合”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一个品牌”强化党建引领示范效能。

一是“五措并举”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地基夯实,才能修建高楼大厦。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支部从创新机制入手,确保党建工作有途径、有抓手。

建立“党课+微报”理论学习制度。一方面,领导干部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和支部实际讲党课,另一方面,党员结合理论热点和个人收获作“微报”分享,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理论学习氛围。

构建“动态小组”组织模式。遵循术业有专攻,以“业务”攻关需求为导向组建“动态小组”。由在某方面有专长或优势的党员担任组长,如课程建设小组、论文优培小组、科创攻坚小组等,使得每个党员都能在关键业务的攻坚上找到自己最佳发力点;通过动态式组建与解散,以新陈代谢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党员在各项攻坚克难任务中的模范带头效应,也避免固定式小组易僵化的问题。

探索“井”字管理方法。将党建与团队建设相融合,从横纵两向设置党小组活动,注重党建活动与党员业务工作的交叉,实现党建内容的横向拓展和党建方式的纵向延伸,成功破解教师党员“齐步走难”的困境,形成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专题活动纵向整体管到底,横向以细分业务为驱动的运行机制。

依托“立项活动”持续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新机制。支部按照“问题导向,聚焦党建,结合专业,服务中心,形成机制,取得实效,可供推广”的工作思路,提出《“以业务为导向的党小组组建与活动井字管理”探索》《争当思政“大先生”献礼党的二十大》等校级立项活动,围绕新时代党建工作新难题和新要求,通过阶段创新实践与经验总结,持续推动支部党建工作迭代式升级。

常态化推进共建互促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互鉴提升与辐射扩散。支部与研究生支部共建,学习学生支部的党小组运作管理模式;与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组织支部共建,学习兼合式党支部对离散分布式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浙江欣兴工具、厦门万久科技等支部共建,学习国企和非公企业在党建上的特色经验。通过与共建支部开展联学研讨等活动,共同探讨党建与业务融合方式,在共谋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各自优势做法的辐射与示范。

3f9bd4b0-1e78-4a31-9b93-a1cb44bafb48.jpg支部主题党日走进廖俊波先进事迹展示馆

二是“三向融合”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与教书育人相融合。支部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依托支部打造的“机械学科大思政”平台,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党员联系学生支部,党员为境外生、学校青马班学员上“汉字中的机械制造技术”思政课等方式,进一步延伸教师党支部育人功能。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牵头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提升实践;依托共建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基地,探索企业实践与科创育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与创新科研相融合。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的优势,依托“动态小组”组织模式,瞄准光电信息、高端装备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建材石材产业等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为主攻,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驱动,进行产业技术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基地,在产业一线打造技术研发与攻关阵地。

与社会服务相融合。依托企业支部共建、技术服务站、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党员带头深入产业一线服务,进企业、进车间,讲党课、传技术、解难题。依托相关学会、组织等,引领党建发展,促进技术交流与传播;立足侨校优势,结合专业优势,带头建设智库、建立培训基地,以东盟为主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培训,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从专业技术层面凝聚统战向心力,助力画好更大“同心圆”。

支部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第七党支部开展共建

三是“一个品牌”助增党建效能,促进榜样引领与示范带动

支部以打造“制造先锋在行动”品牌为引擎,凝聚支部战斗力,扩大党建工作影响。一方面以“制造先锋”为号召,激励党员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政治立场坚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先锋模范党员的同时,结合教师职业与党员身份优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培养出更多的党员先锋。另一方面通过“制造先锋在行动”系列活动宣传,总结典型,强化榜样,扩大影响;通过理论宣讲、经验交流、案例展示等,深入宣传典型案例事迹,推广经验,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党建效能倍增。

0f3c06be-eb5e-40d5-a024-6cd51067df97.jpg“531”党建工作模式

党支部通过推行“531”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一融双优”新标杆。

一是党建工作创新优,先锋模范不断涌现

支部书记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作经验介绍,并在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座谈会、学院党支部书记工作会议等作分享。支部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支部成员为骨干的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全国政协委员、省市党代表、省级五一劳动奖章、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及各级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二是教书育人下苦功,人才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支部党员带头深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成果奖新增长:获福建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党员带头提升培养成效,实现优秀学位论文新增长:近年来新增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论文2篇;党员带头推进科创育人,实现国家级获奖新增长:学生荣获“互联网+”国赛银奖3项、铜奖1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金奖1项,省级各类竞赛获奖60多项。

三是科研创新闯潮头,顶天立地助力发展

支部坚持以脆性材料智能化加工技术与装备为主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推动机械学科高质量发展。党员带头建设高水平学科平台,实现国家科研平台新突破: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和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员带头勇攀创新高峰,实现科研项目新增长: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等项目16项;党员带头凝练科研成果,实现科研奖励新突破:新增福建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奖特等奖各1项,支撑所在机械学科在学科评估再上新台阶。

四是服务社会显示担当,画好更大“同心圆”

践行侨校特殊办学使命,组织党员结合专业优势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承担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福建制造业及“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现状研究》等调研任务,形成高质量报告建言资政;承担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科协“智能制造经济融合平台”建设,向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制造方案,以“智能制造”为发力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画好更大“同心圆”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813285.html


(编辑:王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