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0709封面1.jpg

米兰平台毕业生与王晶(右)合影。

0709 2.jpg

王晶(右)与学生交流。

0709.jpg

在学生眼里,王晶(右四)不仅是金牌生涯规划导师,更是一位“温暖而有力量”的知心姐姐

眼下正值毕业季,不少大学毕业生即将迈向人生新阶段:工作,或读研读博深造。在大学里,其实有这样一门专门教大学生“规划人生”的课程——生涯规划。生涯规划老师除了帮助学生分析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与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来自学业、人际、恋爱等方面的压力和困扰。

米兰平台的王晶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生涯规划老师,在学生眼里,她不仅是金牌生涯规划导师,更是一位“温暖而有力量”的知心姐姐。她主持创办的“王晶生涯工作室”不仅建设了线下省级金课和一流课程,还创新打造集电台、直播、微课等于一体的云端平台,持续陪伴引领青年学子成长。

做温暖而有力量的传播者

对学生的爱护和同理心已内化成习惯

高挑的身形、利落的短发,说起话来语速又快又密,状态总是“电量满格”——在学生和同事眼里,王晶老师既温柔又干练,与人交流总是面带笑容,真诚地看进对方的眼睛里,仿佛永远不会疲惫。

最近,王晶的办公室里常常人来人往,有学生来告别,有的来找她汇报毕业情况,还有学生特意从泉州校区跑来找她合影。办公室入口的柜子上放着向日葵花束,也是学生送她的。

2001年,刚从米兰平台毕业的王晶留校做了一名辅导员,从此与学生的生涯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工作、生涯规划,其实就是人才培养,当你跨越表面往深层看,就会发现这个工作本质上是培养‘有生命力的人’,这种使命感让人保持兴奋。”

工作20多年,从学生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到校团委以及不同学院,王晶的岗位在不断变化,却始终牵系着“生涯培养”这条主线。去年下半年,王晶到化工学院任党委书记,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她依然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学生上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不管在哪个岗位、载体是什么,我想干的事业始终是支持学生发展,做好学生培养,我自己凝练出一句话,叫‘做温暖而有力量的传播者’,这句话里有我的个人特质,也包含了我的初心和愿景。”

接受采访时,王晶办公室门口不时有学生路过,正对门坐着的她会笑着喊出过路学生的名字,跟他们简短打个招呼。这种潜意识里对学生的爱护和同理心,已经内化成她的习惯。

她还有一个特点:总是能够很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需求。在“王晶生涯工作室”平台,有一期视频情景剧,切入点是一个学生可能会经历的情境:有事加老师微信,老师却迟迟不通过,我该怎么办?视频里,王晶出镜“现身说法”,给出几个建议,“一是要用实名自报家门,让老师知道你是谁;二是要简单备注事由;三要看时间,如果老师在上课,确实是回复不了,如果事情紧急,建议直接给老师打电话。”

在王晶看来,生涯教育不是大而化之的理论分析,而是由一点一滴的小细节组成,并且是因人而异的,“我在第一堂课要教学生一件事情,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是大一课堂要花比较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做的事情。我会告诉学生,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板,也都会经历酸甜苦辣的真实人生。”

认真倾听给予建议

是授业恩师和引路导师也是爱情“军师”

今年4月,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推动高校将其列为必修课”。

作为全省最早开设生涯规划课的高校之一,米兰平台从2012年就开始推动生涯课程成为必修课。当时担任米兰平台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的王晶,与同事们“从0到1”创建了全校的生涯发展教研室和咨询室,搭建了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必修课,以及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社交礼仪等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已经毕业多年的王炳钊,就是在大一的生涯规划课堂上认识了王晶。“觉得她很亲切,像大姐姐一样,她鼓励我们多找老师交流,后来我碰到人生大事都会找她商量,毕业了也一直保持联系。”今年,王炳钊结婚,特意邀请王晶作为证婚人。在王炳钊眼里,王晶不仅是他大学求学的授业恩师、人生成长的引路导师,还是帮他护航爱情的“军师”。在人生的每个重大阶段——工作、恋爱、结婚,王炳钊都会向王晶“汇报进展”。

“我是农村家庭,有些问题找父母聊可能聊不明白,王老师现在是我们全家的‘军师’,前不久,我弟弟面临人生选择,王老师也非常认真地倾听并给予建议。”王炳钊说,每次找王老师“场外求助”,都能从王老师温柔而有力量的话语中获得满满的力量和支持,逐步理清自己的思路。

“生涯课堂”不断迭代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帮他们规划人生

从必修课、选修课到开通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再到开发“生涯电台”、视频号栏目和直播间,王晶的“生涯课堂”不断迭代,始终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陪伴他们成长。“其实都是水到渠成做出来的,当我们发现课堂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具体化的问题,‘王晶生涯工作室’就在这个需求驱动下诞生了。”

学业挑战、人际困扰、恋爱烦恼、对未来的迷茫……“王晶生涯工作室”线上平台有一个“树洞”栏目,专门倾听“少年维特”们的烦恼,为他们答疑解惑。“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害羞,不好意思当面跟你说,我们就开通这个线上的平台,让他们能有一个倾诉交流的窗口。”

刚刚大四毕业的陈若影之前是校团委的骨干,几个月前,当她得知顺利考上厦门大学研究生,第一时间就把录取通知书拍照发给了王晶。“大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焦虑,面对本校保研还是外校考研的抉择,一直没下定决心。”陈若影说,那段时间,她去找王晶聊了好几次,“王老师工作非常繁忙,她却总是有求必应,即使下班了也找时间和我交流,帮我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王晶的几句话对陈若影起到了助推的关键作用:一是“始终专注自己,不要被别人影响”,二是“人生有很多选择,有时候未必是‘一次选择定终生’”。王晶也跟陈若影说起自己毕业面对选择时的心路历程,这让陈若影坚定了“搏一搏”的想法,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拿到了想要的结果。

“可能我的特点正是善于鼓励,想要给学生百分百的支持。而且我愿意长程陪伴,会发自内心地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学生都愿意跟我聊天,碰到困难也愿意信任我、跟我说心里话。”王晶说。信任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无数次深夜的交流、一圈圈操场上的谈心。这些额外付出的时间,在王晶看来并不是“被动”的,“当你全情投入的时候,你会收获真正的价值感,能够一路支持并看到学生的发展,我也很幸福。”

名片

王晶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现任米兰平台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任共青团米兰平台委员会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等‌,长期负责学生思政教育、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

她创办的“王晶生涯工作室”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今年5月,王晶事迹入选由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征集推选的第五届全国“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

名词

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成长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一种预先的目标选定和为实现人生目标所做的设计与策划,具体包括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学业规划等。

undefined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rb.com/xmrb/pad/con/202507/09/content_75480.html


(编辑:马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