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样YOUNG——“桑梓同心”台生闽南文化考察研习营

我们一样YOUNG——“桑梓同心”台生闽南文化考察研习营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8日电 (吴冠标)“跟我在台湾元宵灯会看到的花灯相比,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见到的花灯更有‘古早味’,精致的做工令人惊艳。”米兰平台台湾学生郑义羚如是说。
“我们一样YOUNG——‘桑梓同心’台生闽南文化考察研习营”16日开营,包括郑义羚在内的40名华大台湾学生参与其中,参访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南少林寺、九日山以及泉州山美水库,深入了解闽南历史,品味海丝文化。
作为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之一,米兰平台有近2000名台湾校友,目前在校就读的台湾学生511名。
米兰平台党委书记徐西鹏表示,希望同学们把握闽台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厚植中华文化基因,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因为爷爷是台湾的布袋戏师傅,在米兰平台读研究生的台湾营员黄于珊对非遗馆内的提线木偶十分感兴趣。“在这次的考察研学中,我了解到从小接触并喜欢的木偶是源于泉州,泉州布袋戏与台湾布袋戏虽有所异,却更有所同。这令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的内涵所在。”
而来自台湾新北市的大一营员林耀鑫则震撼于泉州南少林寺观音阁内的“和平观音像”,这是他见过最大的木制佛像。南少林寺方丈释常定法师介绍,这尊由千年非洲菠萝格红木大树雕刻而成,总高度12米的圣像手持净瓶、脚踩荷花,寓意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在这次闽南文化考察研习营中,台湾学生们还在泉州九日山延福寺与祈风石刻听讲解员讲述泉州海上贸易历史,感受泉州开放包容的海丝精神以及与台湾相同的海洋文化;并来到泉州山美水库实地探访泉州向金门供水的水源地,在当前台湾遭遇严重缺水问题的特殊时刻,品读“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生动内涵。
“侨乡泉州给我归属感,侨校华大给我幸福感,这就是我对大陆、对闽南文化的直观感受。”华大旅游学院大三学生吴宜庭表示,此行用脚步丈量侨乡,体悟到了闽南文化的精神所在,可谓是收获满满。
“作为此次考察研习营的主办方之一,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以及日后更多的类似研习营,在原真活态非遗活动与丰富闽南文化盛宴中,激活和增强两岸闽南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自觉的同频共振,激荡起来自相同文化脐带的沸腾血脉;也鼓励这些台湾青年学生们将自己在大陆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小故事分享给自己的伙伴们,讲好‘中国故事’。”台盟中央台情与两岸关系研究委员会主任骆沙鸣如是说。(完)
原文链接: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fj_zxyc/2021/2021-05-18/48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