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我校在厦门校区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长贾益民、副校长徐西鹏出席,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的主要党政负责人及分管科研领导、教师代表等与会。
会议认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召开,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这是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科技盛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的意义,明确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
贾益民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还要立足我校的特色和实际,抢抓机遇,强化落实,推动学校科技工作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会上,贾益民回顾了近年来我校科技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指出当前科技工作还存在的诸如重大科技项目需要突破、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仍然缺乏、国家级科技奖励等标志性成果少、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需要突破、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提升等问题和不足。
为此,贾益民提出,要充分认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将学校的发展命运与国家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争取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家或区域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挖掘中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潜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加强基础创新、原始创新研究;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积极推动“双创”工作;要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要加强科研管理服务等。
贾益民希望,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要认真传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做好科学规划,号召广大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共同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徐西鹏主持座谈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主要针对当前科技创新体制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的反响。他希望,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上,与会代表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纷纷畅谈学习体会并为学校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建议。
“大学教授除了追求传统的发表论文和科研项目外,还应该追求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国华教授多年与企业开展合作,他建议学校抓住机遇,尽快改革相关的体制机制,支持大学教授创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三种模式。
制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黄辉表示,该院成立以来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探索,将该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科研经费、仪器设备、行政服务统一管理,让科研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中。他建议,学校建立更加灵活的招聘机制、加大对横向项目的管理等。
“科技工作要结合祖国的战略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要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问题开展研究。”化工学院洪明俊教授从事水污染治理研究,与厦门市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城市小流域水污染治理。他认为,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就需要更多环境方向的科技创新来实现。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林添良副教授认为,年轻教师要做好科研,就要挖掘自身优势,敢于争取各类项目申报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项目,为科研道路铺路,不要因短期经济利益而影响未来,同时要注重团队的发展。他建议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评判要兼顾项目、论文、专利、教学等多个指标。
“读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感觉非常激动。”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张金顺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多复变函数论”及“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等都与数学学科相关。他表示,“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也应该融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来。”

校长贾益民讲话

副校长徐西鹏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